头条资讯网文章导读:【向阳而生-涉罪未成人社工个案案例分析】在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时,我们始终要相信涉罪未成年人是可改变,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虽然这个时间可能需要的比较长,但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
文/梅州市梅江区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郭柔
一、背景
(一)案件发生背景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宗陈某涉嫌盗窃摩托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经梅江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符合起诉条件。鉴于陈某作案时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犯罪,且有悔罪表现,梅江区人民检察院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陈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限为6个月。
2018年1月12日凌晨4时左右,陈某与其伙伴小涛、小宇等三人在嘉应学院某宿舍楼下盗窃摩托车被学院保安人员发现,三人迅速逃跑,追赶中陈某被抓获。
(二)社会调查基本情况
重要事件:案主曾考取梅州市重点中学梅州中学,在梅州中学就读高一时,因厌学而放弃学业回家。辍学后,案主一直待在家里,偶尔会自己出去做兼职赚取一些零花钱,由于案主没有固定职业,案主曾因这事与其父亲起冲突,被其父亲狠狠打过,父子关系一度僵硬。而由于案主辍学,家长表示若案主不上学,就不再向案主提供经济支持。
社会关系:案主父亲在汕头开货车,经常不在家,母亲在某公司当文员,姐姐现读大学,与母亲的关系良好,会跟母亲经常沟通;案主有交女朋友。
二、需求
(一)案主犯罪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分析:案主应对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是极差的,案主由于厌学而放弃学业,没有及时且有效处理学业上所带来的厌学不良情绪;低经济能力和低效能感,由于辍学后肄业在家,这个时期家里没有为案主提供经济来源,且案主获取经济的能力差,从而给案主带来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力和抗诱惑能低,在没有经济收入且又需要消费的情况下,面对快速而易获得金钱的手段—盗窃的诱惑和同伴的怂恿唆使,案主没有反对选择盗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案主走上违法的道路;
2、家庭层面分析:案主不良家庭沟通模式的影响,面对案主辍学,案主父亲极其不满,且通过打骂和经济控制的方式来管教案主,而案主母亲是比较听案主父亲,这种不良的家庭互动沟通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家庭关系,直接降低了案主对家庭情感的依赖,从而做出犯罪等越轨行为。
(二)需求分析
第一,案主有再社会化的需求:案主经历了辍学、进看守所到出看守所这段时间,协助案主认识其犯罪的原因,从而协助案主改变其认知、价值观及越轨的行为等,对于案主重新回归社会继续社会化和预防案主再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就业需求:没有经济收入是案主犯罪的最重要原因,因此,透过就业获取经济收入,改善案主生活状况,从而促使案主职业发展;
第三,家庭关系改善的需求: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增强案主对家庭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三、做法
(一)介入理论依据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为研究内容,根据个体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和不同职业阶段的任务、目标,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进而提出了不同职业生涯周期面临的管理重点。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如下五个主要阶段:1、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2、探索阶段,属于打基础阶段。3、创业阶段,属于选择和安置阶段。4、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5、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二)服务目标
协助案主一起探索其职业规划,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进行再社会化。
(三)介入原因分析
社工选择从案主职业规划介入的原因有:
案主没有经济来源是案主犯罪的重要原因,就业可以给案主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而在与案主沟通了解到案主不想要回到学校就读,从案主当下年龄、案主的期望以及帮教时间、成效等现状出发,协助案主进行职业探索和规划是对案主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服务,并且对案主继续社会化,重新回归社会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目标:收集陈某的基本资料,了解案主目前的情况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并与案主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措施:审查阶段提前介入,了解案主案件的情况、案主生活的基本情况,以接纳、尊重、关爱等技巧,与案主进行聊天式的访谈,建立信任关系。在这一阶段,社工发现,案主对检察官有错误的认知,他认为“检察官是要对他进行判决的,要把他送去法院进行起诉,因此他对检察官充满及其不满的情绪。”而由于社工是与检察官同时出现的,也就直接影响了他对社工的认知,也就导致了他不配合社工的帮教工作,总是一副抗拒、冷漠、不配合帮教的态度。社工与案主的关系比较难建立。
第二阶段:重新建立与案主的关系,获取案主的信任,改变案主对社工和检察官的错误的认知。
措施:由于与案主的几次谈话都是不欢而散,社工决定进行转介,将这个帮教转介给其他社工,由其他社工进行帮教。在其他社工刚开始帮教时,案主还是很抗拒的,后来社工了解到案主喜欢电影,社工就从案主的兴趣入手,与案主一起探讨电影。在探讨电影的过程中,案主逐渐放下戒备,慢慢地愿意与案主分享他个人的一些生活现状,与社工建立了信任关系。
第三阶段:与案主一起探讨犯罪背后的原因,引导案主认识自己存在的非理性认知、越轨行为等,从而协助其改变。
社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案主将其犯罪的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分享出来,一方面让其可以在回忆中去发现自己犯罪的原因,达到自我发现的一个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案主的自我叙述与案主的自我分析,社工可以协助案主一起去总结与澄清这些犯罪的原因,使得案主更加明确自己的犯罪原因。最后,透过这些分析与案主一起探讨在未来可以怎么去克服和改变。
第四阶段:对案主进行职业规划与未来的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措施:社工就案主喜欢打游戏的兴趣,且曾经获得比赛冠军所获得的效能感出发,引导案主去认识在案主未来的职业计划中可以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的动力,为所热爱的事情而工作;
社工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引导案主制定自我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案主目前17岁,正处在职业的试探期,其目前在游戏公司上班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社工就案主目前的状态引导案主去思考和协助案主去制定在这份职业发展中,我们可以订立怎样的职业目标和计划;
与案主一起订立在未来可学习设计游戏软件的职业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引导案主认识学习游戏软件设计需要计算机网络能力、策划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等相关专业能力,而这些能力可以从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游戏软件设计公司、查阅购买相关书籍等学习培养而来,案主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订立职业计划。
第五阶段:个案评估与结案
个案到服务后期,由于帮教有服务期限且案主有了稳定职业,顺利回归社会再社会化,服务目标已达成,案主同意结案。
五、成效
1、案主目前工作稳定,对自己的工作收入比较满意,有顺利回归社会、再社会化;
2、案主从“无职业规划”意识到“有职业规划”,订立自我职业目标,有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六、社工反思
通过这个个案服务,案主认识到当案主一开始对社工产生抵触心理时,应该及时进行转介,通过其他社工的介入来进行帮教服务,才有助于服务;学会从案主兴趣入手进行服务,是服务一个捷径;对于未成年人这个群体,我们更应该多给予尊重和耐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协助他们增能。
七、社工感言
在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时,我们始终要相信涉罪未成年人是可改变,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虽然这个时间可能需要的比较长,但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还有,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中,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当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协助他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更多的可以从未成年人自身入手,协助其改变他的非理性认知、不良社交圈还有他个人的职业需求等。当他个人的社会综合能力提高时,那么他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就变大了,从而避免他们再犯罪。
最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未成人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支持、鼓励、理解和尊重,一味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控制和训诫只会加剧他对你的不满,也会加剧关系的恶化。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我们需要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去倾听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本文【向阳而生-涉罪未成人社工个案案例分析】由头条资讯网的小美整编收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头条资讯网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查看其它文章,请关注头条资讯网,http://www.zjzhongshang.com/guona/61121.html.
11-17 来源:头条资讯
11-17 来源:央行网站
11-28 来源:头条资讯
03-20 来源:未知
03-20 来源:未知
08-06 来源:未知
08-11 来源:未知
08-18 来源:未知
08-18 来源:未知
08-2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