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文章导读:【同理很难,但我想了解你-社工故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要社工做到尊重、真诚对待、接纳和同理服务对象,缺一不可。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储备多方面的知识,了解各领...
文/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梁建君
前段时间参加了社协组织的东莞市社会工作民政政策培训课程,其中一位讲师让参训者通过一个模拟视频去了解自闭症儿童。视频中的自闭症男孩和他母亲来到一个儿童游乐场所玩,期间男孩不断出现“状况”,如突然大叫、非要坚持请陌生女孩吃棒棒糖等等。种种行为让现场的亲子纷纷投来怪异目光,甚至被吓跑了。最后站出来解围的是一个中年大叔和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女士,他们都因为身边有接触和了解自闭症儿童,因而知道怎样跟这些孩子相处。相反,那些不了解自闭症的群众,会不自觉地向他们投以异样目光,把这些小星儿当作怪物。
影片让我想到两个相似的服务经历。
画面1:残疾人不配打车?
一场与康就合作的活动,负责社工与学员(无攻击性、表现良好的残疾人)打车前往笔者所在的服务点,但在打车的过程遭受司机A的歧视,直接拒载;第二次打车时,司机B把学员从头到脚观察一遍,才勉强让他们上车,开车过程还不时瞄一下学员,待学员下车后,司机B赶紧拿抹布拭擦后排座位(但其实一点都不脏)。这是一种无声的歧视。
画面2:脑退化患者得不到关爱
笔者因跟进一位患脑退化症的婆婆而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内普及脑退化症相关知识,每当人们提起这位婆婆,就会说“她疯了,不正常”、“越老越糊涂”、“好可怕”。尽管社工每次走访都跟他们普及知识,待下次再去走访,居民还是避而远之。这是一种关上心门的冷漠。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在首因效应的作用下认识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而先前是没有接触过、了解这一群体的相关情况,因而会产生不全面的、有偏差的认识,更别说要接纳他们。
同理很难,但了解他们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咨询专职人员、查阅宣传资料等方式,真真正正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走近他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自闭症儿童有无限的潜能;残障人士不比“正常人”差,他们也能回归到社会、参与工作;脑退化患者是个可爱的老宝贝......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需要社工做到尊重、真诚对待、接纳和同理服务对象,缺一不可。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储备多方面的知识,了解各领域群体的相关政策和动态,这样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也让社会群众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群体的知识和常见误区,多一份了解,少一些误解。
本文【同理很难,但我想了解你-社工故事】由头条资讯网的小美整编收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头条资讯网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查看其它文章,请关注头条资讯网,http://www.zjzhongshang.com/shehui/60979.html.
03-08 来源:头条资讯
03-08 来源:未知
03-08 来源:头条资讯
03-08 来源:未知
03-10 来源:头条资讯
03-10 来源:头条资讯
03-10 来源:头条资讯
03-10 来源:未知
03-10 来源:头条资讯
03-11 来源:未知